目
錄
壹、施政策略與願景
張議長、徐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以及關心花蓮縣政的鄉親們,大家好
欣逢 貴會第20屆第1次定期大會開議,是榛蔚連任後第一次定期大會,應邀列席提出施政報告並接受各位議員女士、先生的質詢指教,深感榮幸。承蒙各位議員女士先生們長期以來,對於縣府推動之政策與建設給予寶貴的建議與指教,透過監督與砥礪協助縣府更加進步並使縣政趨於完善,讓各項工作得以實踐並使花蓮更美好、營造幸福城市的友善環境,榛蔚謹代表縣府所有同仁表達由衷的謝意。
我們很開心能與大家分享縣府努力成果與近期施政亮點,花蓮縣獲得知名旅遊網站Booking.com旅客票選「2023年全世界最好客城市第二名」和「2023年台灣旅客評分卓越獎」,這對以觀光為核心發展的花蓮是一大肯定,證明了花蓮持續推動觀光發展之各項政策的成效,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喜愛,除此之外,更要感謝生活在花蓮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位居民,共同擴散花蓮的友善、傳遞幸福的氛圍。
花蓮走向世界、世界走進花蓮
在全球化的時代,與國際社會接軌、讓世界看到花蓮是重要目標之一,因此,縣府團隊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營造觀光友善環境,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在教育方面,我們希望教學向下扎根、向上延伸,透過引進外籍教師進入教學現場,提供學生多元的英語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自然地從日常對話中學習和運用。縣府也持續籌辦公費留美計畫,今年將進入第七屆,給予孩子至國際環境體驗文化多元性、開拓國際視野的機會。除此之外,花蓮縣積極參與各項國際活動和城市交流,期望提升國際能見度,縣府團隊今年3月至日本參與東京國際食品展,將花蓮的農產品推向國際,共展出了富里鄉農會「旦茶六十」禮盒、花蓮淺草堂農場「有機山苦瓜」、樂弟有機(銀川)「有機米麵條」、洄遊吧Fish Bar「鰹魚鬆」、新味醬油食品工廠「有機醬油」等產品,成功吸引了約20家國際買家洽詢。
永續˙花蓮日常
花蓮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人文底蘊,是花蓮觀光產業吸引人的主因,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今擁有的資源,以永續的發展方式讓未來生生不息,縣府持續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為方針,將17項永續目標融入日常,讓永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力求花蓮成為淨零碳排的模範城市。去年5月縣府成立「淨零碳排推動小組」,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前進,整合各局處、協調推動,並運用科技輔助方式降低噪音與空氣汙染,提升智慧效能更增加環保效率。
慢•精品
「慢•精品」依舊是花蓮縣觀光質感路線持續推廣的品牌形象,不走馬看花,強調細細品味花蓮的美、深入體驗洄瀾的趣,如同精品一般的細緻旅遊。隨著疫情趨緩至國境逐漸開放,後疫情時代下觀光產業終於盼到曙光,縣府團隊亦加緊腳步辦理多項大型活動及推動主題旅遊,與業者攜手迎接疫後觀光復甦,榛蔚感謝花蓮的觀光業者,一直堅守崗位,努力付出,面對後疫情時代更是求新求變,只為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今年初花蓮縣有4位觀光從業人員獲得有旅遊業金馬獎之稱的「優良觀光產業及其從業人員表揚」,2月已於交通部觀光局辦理之頒獎典禮上授獎。榛蔚認為縣內業者獲得優良觀光產業及其從業人員之表揚可謂實至名歸,也證明了花蓮觀光產業優質的服務能力。另外,花蓮旅遊服務中心是全台第一間通過ISQM國際服務品質認證的旅遊服務中心,111年輔導業者取得認證共173張。
有機首都花蓮
花蓮的有機農業全國第一,在栽種面積上占全台有機驗證面積的四分之一,品質也是首屈一指,並期望透過與各項休閒農業的結合,能夠促進觀光活動發展,讓有機被看見及受重視,縣府去年舉辦有機論壇,邀請海內外共計20位有機農業推動學者及智慧農業專家進行演講及專業對談,針對「後疫情時代有機新生活與新挑戰」、「促進有機農業新方向」、「有機農業實踐樂活共好」等三個面向進行探討與經驗交流,吸引現場和線上共計600多人參與。
城市翻轉新風貌˙共創美好新未來
花蓮縣國土計畫依據地區特性發展「三軸、三心、多亮點」的區域規劃,整體空間以不增加現有發展區域作為基準,避免過度擴張和環境破壞;不提高現有開發密度作為原則,更符合環境負載限度,注入各式創新作為與設計,營造有溫度的觀光友善環境,並將目標群體由本土向外延伸與世界接軌。縣府去年以布農族佳心舊部落地景再現計畫獲得「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資產類銀獎殊榮;在「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共獲7獎,其細項如下:「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花蓮縣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
「最佳規畫設計類」金質獎-花蓮縣原住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改善工程
「最佳規畫設計類」金質獎-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
「最佳規畫設計類」優質獎-花蓮縣柴油車底盤動力計排煙檢測站
「最佳規畫設計類」優質獎-縣193線19K+840~22K+500拓寬工程
「最佳規畫設計類」優質獎-花蓮縣銅門村慕谷慕魚道路修建工程
「最佳規畫設計類」優質獎-花蓮縣警察局「警勤科技大樓暨綜合大樓」
在設計美學層面,2022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吉祥物-朱鸝,榮獲2022金點設計獎;花蓮縣消防局救災救護第一大隊暨花蓮分隊新建辦公廳舍獲得美國謬思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建築類銀獎。而新創產業部分,青年發展中心輔導的新創團隊「蒔煦」團隊為花蓮爭光,參加數位發展部和國家發展委員會共同舉辦的「2022年第四屆創業歸故里」新創競賽,榮獲冠軍。
扶老攜幼˙健康幸福
榛蔚重視每個族群的社會福利及健康照護,致力將花蓮打造成健康城市,提供多項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肝炎擴大篩檢、HPV疫苗接種服務等;在婦幼照護計畫方面,成立婦幼親創園區,提供民眾及幼兒多功能的休閒活動空間,此外,給予未滿兩歲之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並設有多元托育服務,希望能更全面性地提供照護措施;在關懷長者方面,在許多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提供關懷訪視、健康促進等服務,並整合資源構築健全的長照服務系統,在智慧照顧層面則透過雲端資料的分享,讓親友能及時關心獨居長者的身心狀況。
在近期媒體民調中,花蓮縣在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委辦的「《施政用心、人民有感》全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共11個施政面向中獲得3項金獎、6項銀獎;在2022《遠見雜誌》全台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以83.2%施政滿意度榮獲五星縣市長殊榮,並在八大面向施政滿意度超越前年,高達78.3%,高居全台第二名。
榛蔚感謝縣府團隊的努力,也謝謝縣民給予肯定。「群策群力、攜手向前」,榛蔚相信縣政的推動與進步,不僅在於縣府團隊的付出,也是議會監督指導、縣民回饋下共同邁進的結果,未來榛蔚會持續努力為更美好的花蓮打拼。
以下,榛蔚謹就本府近期重要施政成果,向貴會提出口頭報告說明,敬請各位議員先生、女士給予督導與指教。
(一)
公共造產業務
1.
111年度河川疏濬工程,合計共標售225萬公噸,土石採取量共計218萬9,330公噸。
2.
公共造產基金111年度總收入1億293萬9,411元,年度計賸餘4,333萬1,334元。
3.
112年度辦理河川疏濬工程,自112年1月1日起至112年3月31日止,疏濬工程土石採取疏濬量為47萬9,914公噸。
(二) 縣道193線三棧至七星潭路段安全景觀道路拓寬新闢工程
為改善縣道193線三棧至七星潭路段路寬安全性、改善彎道處通視角度及友善人行及自行車道等情形,本府計畫將該路新闢及拓寬為20公尺寬之道路,道路斷面為雙向各一快車道及機慢車道、綠帶及生態草溝,部分路段於道路東側建置人行兼自行車道。已召開兩次公聽會及兩次協議價購會議,各土地所有權人持續與本府簽訂協議價購契約。工程完工後,汽車及機慢車將各別行駛於專用車道,降低汽、機車混合行駛之危險性。增設人行兼自行車道,對行人及自行車騎車士更加友善;綠帶、生態草溝及植栽綠美化,將縣道193線營造成美麗的濱海大道,提振觀光發展。
1. 縣道193線19K+840~22K+500(南海四街至花蓮大橋段)路段拓寬工程
縣道193線南濱至花蓮大橋路段為省道台9線重要之替代道路,車流量大,因原路寬僅20公尺,無機慢車道及人行道,為提升道路容量及用路安全性,故拓寬為30公尺寬道路,並增設中央分隔島、左轉車道、機慢車道及人行道。工程完工後,道路配置擴充為雙向各二快車道、一機慢車道及一人行道,並建置中央分隔島及左轉車道,提升道路容量及用路安全性。
2. 中央路一至四段新設左轉車道工程
為改善花蓮市、吉安鄉中央路路口交通瓶頸,提升人車安全及路容景觀,本府除於十六股大道至福昌路間21處路口增設左轉專用車道外,也一併於重要路口增加智慧燈具與號誌燈共桿、橫越天際纜線下地、行人庇護島、改善路口瀝青混凝土鋪面及標線重新調整劃設等工作。於111年3月1日開工,分為2至4個工作面施工,各路口於施工完成即啓用,目前吉安溪以南各路口均已施作完成並啓用,預計於112年6月前全面完工。工程完工後,中央路車流將更為順暢。左轉車停等於左轉車道,亦降低車輛追撞之風險。號誌與路燈共桿及天際線下地後,道路將更加美觀。行穿線搭配行人庇護島,保障行人通行安全。
(三) 太平洋公園極限運動場屋頂薄膜新建工程
1. 本運動場為本區域開放性運動場地使用率最高之民眾休閒空間,新設屋頂將有助於運動人口之提升,強化民眾養成運動習慣,並創造空間的愉悅性,提升運動舒適感與空間場所的使用品質。
2. 目前辦理已辦理基本設計作業中,計於112年6月完成發包作業。
(四) 大花蓮都市計畫區整併(含擴大)檢討規劃案
1. 在「花蓮縣國土計畫」宏觀空間發展尺度下,整併大花蓮政經核心現有花蓮、吉安、吉安(鄉公所附近)及新城(北埔地區)等四處都市計畫區之市鎮、鄉街等都市計畫,以跨行政區資源整合之調整型計畫,改變過去分區零散的城市發展框架,進行主要計畫整併,以利都市空間布局。
2. 已完成第五階段作業,刻正辦理大花蓮都市計畫整併(含主細分離)及擴大都市範圍之法制化整備作業。
(五)
日出大道景觀工程
花蓮縣日出大道整體景觀工程,針對花蓮市舊城區進行整體風貌營造,核心基地以自由街區計畫核心,整合周邊老舊街區,串聯金三角商業區,結合東大門夜市,重塑花蓮市舊街區整體環境,建構花蓮門戶觀光休閒亮點,帶動花蓮經濟發展觀光產值,業於111年10月19日竣,已完成道路長度合計770公尺。
(六)
交通管理及公共運輸
1. 「花蓮縣偏鄉地區公共運輸服務升級計畫(第2期及第3期)智慧站牌建置案」,已於112年1月完成本縣台9花東縱谷及台11花東海岸建置400座智慧站牌。
2. 花蓮轉運站創新服務啟用,提升交通轉乘及空手觀光之服務。
3. 111年度花蓮縣交通號誌及標誌標線工程已訂約定刻正辦理工程派工及施工中。111至112年度花蓮縣號誌及標誌標線改善汰換工程(含112年度代養省道交通號誌),刻正辦理訂約作業。
(七) 受機場航道航空器噪音干擾及國防軍事管制區禁限建影響區域,賡續辦理房屋稅及地價稅減徵
1.對於機場噪音干擾影響區域房屋稅,依據本府公告本縣航空噪音管制區,提報本縣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決議通過,以噪音干擾影響輕重調降地段率,並經本府公告自83年施行。自83年至111年減徵房屋稅累計21億5,616萬5千元。
2.本縣實施限建或禁建之土地,依土地稅減免規則第11條之1規定,減免地價稅。自83年至111年止共計減徵地價稅8億4,073萬7千元。
3.自83年起噪音干擾、禁限建影響區域所減徵的房屋稅及地價稅合計29億9,690萬2千元。
(八) 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畫
本計畫於111年3月13日辦理開工典禮,111年5月25日正式開工,預計112年底竣工。本計畫係結合當地部落文化特色,打造在地生活體驗、生態旅遊及部落傳統知識為根基的文化體驗基地,期實現SDGs永續發展目標願景,並達成越在地越國際的營運模式吸引青年返鄉。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勇奪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的肯定以及111年12月13日審查通過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
1.
辦理原住民族部落環境基本調查、部落溝通及國土功能分區劃設作業,逐一至本縣183個部落辦理至少3場說明會,同時安排公所語推人員或熟悉族語的頭目等協助族語轉譯,整合部落意見,並依據部落特性、空間發展及實際需求等據以劃設適當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範圍,未來將得進一步申請建築使用,以利各部落發展。
2.
預計於112年6月30日完成原住民部落土地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草圖。
(十)
下水道-污水管線工程
1.
辦理「花蓮縣新城鄉C幹線雨水下水道新建工程」,改善新城鄉北埔地區民有、光復及大德排水分區約86公頃排水。新設雨水下水道箱,111年3月11日開工,預計112年6月16日竣工,目前工程進度為91.74%,已完成雨水下水道施設長度約1,360m。
2.
辦理「北昌、太昌村、國興里分支管網及用戶接管工程(第三標)」,主要工程服務範圍主要工程服務範圍,吉安路一段以東、中央路三段以西、建國路一段以南及吉安溪以北,施作分支管網及用戶接管工程。目前已完成細部設計,俟營建署備查後辦理工程招標作業,預計112年6月開工,預計完成接管戶數為897戶。
3.
辦理「花蓮市及吉安鄉地區用戶接管開口契約(第三標)」,改善花蓮市及吉安鄉地區環境衛生,提升生活品質及避免水域水質污染,確保水環境再生及水資源永續利用。預計完成650戶接管,112年2月24日開工,預計113年6月30日竣工。
(十一)
土壤潛勢調查
1.
台灣地質軟弱、斷層密布、地震頻繁,為具有發生土壤液化之地質環境、107年2月6日花蓮米崙斷層錯動,造成花蓮地區多處土壤液化現象發生,使得土壤液化致災成為民眾關注的議題之一,花蓮縣提出五年地質調查計畫,逐年完成調查花蓮地區土壤潛勢區及結合花蓮縣地理資訊整合應用平台,建構花蓮縣全地域土壤潛勢區地圖,作為後續防災規劃及設施維護之運用。
2.
110年度花蓮縣獲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09年度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經費補助案,已完成新城鄉、花蓮市兩行政區域之土壤潛勢區調查,111年度接續獲得110年度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經費補助案,接續調查吉安鄉、秀林鄉兩行政區域之土壤液化調查,補助經費為1448萬元,計畫期限111年8月1日至112年7月31日止。
(十二) 洄瀾灣流水環境改善工程
串聯美崙溪及吉安溪,使整體親水環境系統更趨完整,強化美崙溪河口生態環境、吉安溪河口引流規劃及營造太平洋公園隔離水道新風貌,111年12月30日竣工。
(一)
場地建置及營運
1. 新創基地:為營造本縣創新創業之友善環境,培育青年之創新創業能力及創業家精神之養成,招募具創新創意之青創團隊,提供硬體空間給予開放性工作空間及外部資源連結,並導入輔導機制。111年度共有12組團隊進駐,112年度已開放10組團隊進駐,預計進行第2次進駐招募。
2. 洄瀾海石青年夢想館:為鼓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本府積極爭取於海岸路17號新設聚點,本聚點為國有老舊房舍活化案,並藉由整合鄰近新創基地之軟硬體設施、厚積地方創業動能與人才,俾利有效推動地方創生事業。
3. 洄瀾永續未來市:積極爭取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補助,將於花蓮市公正街10號新設「洄瀾永續未來市」,並將整備活化之後的空間提供予地方團隊經營創生事業,創造地方共好,帶動地方人口成長。
4. 洄瀾藝匠創生館:位於花蓮市中興路51號,以「綠色設計」、「永續經營」之空間為基礎,協助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發展出後疫情時代下的新型態文化產業綠生活圈。目前「洄瀾永續未來市」及「洄瀾藝匠創生館」皆已爭取到國發會「地方創生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案經費補助,112年2月已提案至議會,待完成法定程序後開始執行空間活化工程。
(二)
挖掘人才
1. 大師講座
邀請各產業界之翹楚並輔以經驗分享,透過雙方交流與對談給予青創團隊營運上適切建議,誘發青年對於社會創新創業的想法,111年度共辦理9場次,參與人數達450人;112年度目前辦理1場次,參與人數達40人次。
2. HSH創新創業競賽
連結校園創意與產業需求,針對市場現況問題提出可行之創業構想內容,緊扣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17項目標」(SDGs),將社會問題與創業行動做結合,鼓勵在地企業與青年勇敢造夢,評選創意構想組、創業產業組及指定題組,111年度共計挖掘25組優秀隊伍。
(三)
創新培育-青創飆速器
1.
培育青年之創新創業能力及創業家精神之養成,引進國內外創新創業之經驗,並導入業師輔導機制,目前共辦理80場業師輔導,其中:
(1)
進駐團隊「羽動洄瀾有限公司」:透過輔導順利核貸青創貸款並成功進駐港務局,致力發展競技運動與友善運動。
(2)
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媒介天使基金投資契機。
(3)
進駐團隊「基地文化」:成功獲得「原住民族委員會-百萬原夢計畫」。
(4)
進駐團隊「蒔煦」:成功獲得2022年第18屆「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及2022年「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冠軍。
(5)
進駐團隊「蒔煦」、「尋星人行動實驗室」、「張瑋烤肉蛋吐司」:於新創成果展『創業市集』Demo Pitch中獲得國內知名創投青睞,簽署合作意向書。
2.
建立陪伴式業師輔導機制,協助排解輔導團隊創業過程面臨之相關問題,111年度已達80場次,112年度預計完成85場次。
3.
協助輔導團隊與國內外產官學研單位、政府計畫等合作或協助取得各式政府補助計畫、創業貸款、國內外政府主辦之競賽及上架募資平台等,111年度已完成4案,112年度預計完成3案以上。
4.
111年度青創飆速器共辦理22場次,參與人數850人次;112年新創大學堂規劃將部分移至中南區辦理,全年預計辦理22場次,參與人數800人次。
(四)
創新培育-創業門診諮詢
遴聘13位業界輔導專家,開辦創業門診諮詢服務平台,以預約機制提供創業領域業師輔導,透過一對一輔導釐清創業困境,111年1月至112年2月輔導件數達18件,其中13位業者已成立商登或營登、10位業者完成計畫書撰寫及遞交、3位業者順利核貸。
(五) 創業資源整合及青年福祉
1.青年安心創業及中小企業貸款
提供地方政府創業資源,以實際資金貸款方案給予本縣創業青年友善創業資源,有效解決創業期間資金問題,111年度共34件申請案,其中29件納入審查,5件申請者不符資格,總計放貸1,440萬元。
2.青創貸款與利息補貼
為減輕本縣青年創業期間負擔,針對通過中央部會及地方青年創業貸款方案者給予利息補貼,申請件數共計20件,總計補貼16萬9,400元。
(六) 產業輔導
1.花蓮縣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
為刺激本縣中小企業勇於創新與研發新產品與新經營模式,以全國首創海選收件方式,111年度共補助12家廠商,總補助金額達857萬6,000元;預計協助12家廠商共計產生3,246萬元產值,產出25個新產品或服務,增加11個就業機會。
2.花蓮縣產業大聯盟
為落實產業創新發展政策,跨部門共同孵育未來人才,聚焦觀光休閒、新農業、文創及科技,針對青年創業及企業經營輔導之開發,本府與工研院、石資中心、國立東華大學、大漢技術學院、慈濟大學及慈濟科技大學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111年度共辦理3次會議,目標為整合大聯盟內產、官、學界的優勢和資源,研擬相關策略及舉措,協助在地企業升級轉型,並且促進青年創業及就業。
3.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
由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財經媒體數位時代,結合長期經營的最大創業社群創業小聚,一同打造最完整創業生態架構,亞洲指標性之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111年度帶領本縣9家優秀廠商參展,其中「蒔煦」成功媒合2間廠商帶動野菜箱及葉子包材銷售約近80萬元業績。
4.花蓮購物節
為活絡花蓮微型產業發展、整合店家資源,同時促進民眾消費,從青年的角度,以教育驅動產業發展,以低門檻、高互動之方式吸引微型店家參與,用消費滿佰即可參加、每週抽獎直播等方式創造行銷話題,吸引民眾響應活動。第一期共辦理12次抽獎,參與店家將近1,000家,帶動將近1億元的消費金額;第二期共辦理12次抽獎,參與店家將近1,500家,帶動將近3億元的消費金額。
(七) 青年公共參與
1.花蓮青年諮詢委員會
提供青年政策建言平台,研析青年關心議題並提出政策及建議,提升本府政策之創新性及可行性。第三屆花蓮縣青年諮詢委員會共招募21位青年,共辦理5場青諮會議,提出17項提案。第四屆花蓮縣青年諮詢委員會於112年1月1日成立,共20位青年委員,目前辦理1場次青諮會議。
2.青年夢想家提案競賽
為本中心推動青年社區參與之專案,鼓勵花蓮在學青年投入社區及公共事務,促進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與發現在地故事,引導青年從內到外的認識花蓮在地的人事物。競賽獎勵金共新台幣55萬元整。111年度學生團隊共15組參賽,評選10組隊伍,獲得行動獎勵金執行提案計畫,並參與本府辦理之成果茶會分享執行計畫過程與成效。
(八)
辦理主題旅遊
運用花蓮各項自然優勢、文化資源及特色產業,辦理多項主題旅遊,包含天文賞星旅遊、溫泉旅遊、外國老闆特色店鋪旅遊、無障礙旅遊等,另外與旅遊業者合作辦理迎曙光專機等特色旅遊,創造花蓮觀光亮點。
(九)
辦理觀光人才培訓
辦理「天文旅遊解說員培訓課程及認證」,培養主題旅遊觀光人才,已認證24名三星級及1名四星級「花現天文解說員」,天文解說員將天文知識結合自身專業及工作,發展「銀河.螢河」觀星賞螢活動、「柚見星空」柚園導覽觀星等多項特色天文活動。
(十)
辦理疫後觀光振興方案
為了於疫後促進遊客至花蓮旅遊,進而引動在花蓮的食、宿、遊、購、行消費,111年5月1日至11月30日推出花蓮永續樂遊兩大獎勵方案,分別針對自由行舉辦「特斯拉等你抽」住宿旅遊抽特斯拉活動,另針對團遊推出「2022花蓮旅行社獎勵計畫」,兩項方案。
(十一)
辦理觀光大型活動
1.
2022花蓮太平洋溫泉季:活動於111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在瑞穗溫泉區和安通溫泉區舉辦,以「瑞穗英雄~黃金泉;安通美人~明月湯」為主題,打造全台場域最大且唯一雙光影展區的溫泉。
2.
2022-2023花蓮太平洋觀光節:111年12月31日在花蓮市東大門廣場舉辦跨年演唱會活動。邀請知名巨星登場演出,吸引民眾在跨年連假造訪花蓮。
3.
2023花蓮太平洋燈會:於112年1月14日至2月13日假太平洋公園南濱段舉辦,今年活動係邀請國際著名設計師陳俊良擔任藝術總監,並加入花蓮子弟林昆穎、謝宗翰等編創主燈秀音樂,打造全台最盛大多元的「鏡花水月」科技主燈;另有由東華大學藝設系學生設計的「八方結綵區」、匯集縣內東華、鑄強、中原、明禮國小學生創意「團燈錦簇區」、展現花蓮在地企業精神的「企業燈區」,活動期間吸引逾55萬人次賞燈。
4.
刻正籌畫2023花蓮夏戀嘉年華演唱會活動:活動暫訂於112年7月5日至7月9日舉辦,假花蓮市東大門廣場舉行,「夏戀嘉年華」集結知名巨星歌手,並延續辦理深獲好評的在地團體徵選,展現多元音樂風格,是台灣東部最具代表性的音樂節。
5.
刻正籌畫「2023紅面鴨FUN暑假」活動:活動暫訂於112年7月15日至8月13日舉辦,今年將以「鯉魚潭森友會」為規劃主軸,藉由部落守護貓頭鷹、花蓮縣鳥朱鸝及觀光大使紅面鴨於鯉魚潭風景區展出,以創新手法,結合嶄新科技聲光展演、特色水光秀,融合在地文化、歷史背景及融入地理景觀進行佈置,營造花蓮專屬暑假獨有的必看大秀。
(十二)
觀光宣導行銷
1. 參加國內旅展:
(1)
111年度辦理「2022國內旅展花蓮形象館規劃執行案」,參展三場次為7月15至18日「台北國際夏季旅展」、8月19至22日「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及11月4至7日「ITF 台北國際旅展」,將相關展館設計及活動規劃,委託專業服務廠商辦理,於各場次設置花蓮形象館,其中台北國際夏季旅展由觀光處、原民處、農業處、教育處合作,以推展花蓮四季觀光活動、原民部落旅遊、有機農業及運動觀光。
(2)
今年為開拓國內旅遊市場,將與縣內觀光業者合作參加「2023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5月26日至29日)、「2023高雄市旅行公會國際旅展」(6月2日至5日)、「2023新竹國際觀光旅展」(6月9日至12日)及觀光處、原民處、農業處、教育處共同參加「2023台北國際夏季旅展」(7月14日至17日)以推廣本縣夏秋季旅遊,並積極籌備參加「2023 ITF台北國際旅展」(11月3日至6日)。
1. 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截至111年12月,本縣農保被保險人總數為17,735人,參加農民職業災害保險人數為8,634人,加保率為48.68%,加保率全國排名第三。110年起被保險人自付額保險費用由本府全額補助。
2. 農業天然災害救助,111年計辦理62次低溫、霪雨、乾旱、尼莎颱風等災害救助工作,累計發放救助金2,733萬3,196元,救助農戶數335戶、578公頃。
3. 輔導農民申辦農業保險,截至12月,本縣各類農業保險投補助面積合計9,674公頃,補助保費金額約482萬元。
4. 辦理農業資材補助,111年考量國際製肥原料價格上漲,補助基準由每公頃1,800元提高至2,200元,成長22%。111年受理戶數約5,771戶,核定面積約1萬2,738公頃。
5. 推動本縣推廣優質國產油茶實施計畫,106至110年新植面積累計117公頃。卓溪鄉崙山苦茶油加工廠刻由卓溪鄉公所辦理委託經營招標等事宜,在未取得工廠登記前,加工室內冷藏、烘乾、脫殼等,可先為農民提供服務。
6. 茶產業輔導措施,111年輔導辦理蜜香紅茶縣級評鑑、有機評鑑、製茶技術競賽各1場次;111年度全縣特色茶評鑑比賽活動,參賽點數總計276點,共評選出13面金牌、27面銀牌、32面銅牌。另於南港國際茶業博覽會規劃「花蓮特色蜜香紅茶館」,加強全國性行銷。
7. 輔導保證責任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辦理「蔬果農藥殘留檢驗與安全農產品宣傳補助計畫」,自111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日止快篩檢驗件數計4萬9,615件。
8. 輔導「花蓮縣蔬果供應穩定價格補助實施計畫」辦理花蓮縣蔬果供應定價補助計畫,維持菜價每公斤5元以上,自111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日共補助20萬9,845公斤,總金額新臺幣96萬2,764元。
9. 111年1月1日至112年3月31日止,辦理箭筍、稻米、西瓜、文旦、金針及有機農特產品實體或線上直播行銷活動33場次。
10. 辦理金針山留花補助,赤柯山40公頃,六十石山25公頃,補助農會辦理金針山花季整體行銷活動、記者會、攝影比賽、交通管制及公共廁所服務,原定花季期間為111年7月25日至111年10月10日,因918震災提前結束,並展開復救災工作。
1. 辦理「花蓮縣有機農業促進區規劃成果發表記者會」1場次,「花蓮縣有機農業促進區設置暨輔導辦法」(草案)於111年10月17日第一次公告預告草案,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東區分署等單位提供修正意見,本府評估決定部分意見參採納入修正,爰於112年3月13日第二次預告5日,依本府暨所屬機關法制作業要點,嗣後經法規審查委員會議、縣務會議通過後,將正式發布並刊登公報。
2. 輔導本縣有機農友購置生產所需之機具、加工設備及運銷設備,並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研提「111年度花蓮縣有機農業生產機械及設備補助計畫」,爭取農機設(施)備共計94臺、冷藏庫33坪,共計新台幣2,145萬9,000元;「112年度花蓮縣有機農業生產機械及設備補助計畫」預計爭取農機設(施)備共計128臺、冷藏庫10坪,共計新台幣2,456萬5,700元;另專案爭取新台幣3,216萬5,903元以輔導本縣農友及農民團體建置有機秧苗場、有機冷鏈系統、有機加工設備等。
3. 截至3月31日止,共辦理有機農業月旦講堂系列分別邀請謝日鑫總經理主講「有機農產品加工實務」講座、梁榮達教授主講「臺灣有機消費通路規劃」、何菊蘭女士及葛柏詹姆士 (James Gilbert)場主主講「省時省工輕鬆從農」、李彥志專案經理主講「在地有機產銷與驗證」、田培楨園主主講「台灣高品質藍莓栽培管理及育種經驗分享」合計5場次。
4.
112年1月3日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亞洲分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ASIA,簡稱IFOAM ASIA)執行長Jennifer Chang拜訪縣長,於112年3月10日縣長率縣府團隊前往南韓有機農業發源地忠清北道槐山郡,與郡守宋仁憲及行政團隊交流經驗及參訪在地食材調度中心,促進與南韓在有機農業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
(十五)花蓮冷鏈物流中心
針對花蓮冷鏈物流中心周邊產業進行完整盤點,並對目標市場(內銷或外銷等)產業發展及潛力進行盤點及分析,規劃設計花蓮縣農產冷鏈物流中心1案,以利爭取第二階段中央經費補助。
(十六)111年花蓮縣第6屆精品咖啡評鑑暨產業輔導計畫
辦理花蓮精品咖啡評鑑及賽後檢討會、頒獎及成果展示記者會暨在地咖啡館喝在地咖啡媒合交流會各1場,賽前說明會、賽後分享會及輔導民間組成咖啡品質自主管理工作坊各2場,咖啡相關輔導課程5場次。
(一) 花蓮縣義民祭文化活動
111年8月15日至17日於本縣客庄鄉(鎮、市)公所及長橋褒忠義民亭、富里竹田義民亭等地首次進行義民爺遶境祈福及義民節祭祀活動。藉由客家傳統信仰的熱鬧慶典與遶境祈福,弘揚客家義民精神,深化花蓮客家認同,並促進本縣客庄鄉鎮之觀光,帶動活動周邊循環鏈的經濟效益。參與活動總人次約2,678人,活動期間並創造觀光效益。
(二)
明華園總團巡迴六鄉鎮
明華園總團巡迴六鄉鎮的「經典再現」、太平洋左岸系列、劇場活化-入山入海、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及PANGCAH生活節,帶給花蓮北中南不同地域多樣化表演藝術的饗宴。
(三) 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
1.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2.0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110至111年)布農族佳心舊部落計畫榮獲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資產類銀獎、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景觀大賞等成就。前瞻2.0的計畫擴展到清水溪、太平溪流域布農族舊社的調查,山上把老家找回來的同時,山下則是推動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調查工作,找到回家的路、拼湊出氏族祖先的家族故事。執行區域擴展為全縣布農族人舊社領域,包括馬蘭鉤溪、太平溪及拉庫拉庫溪各流域,對於不同流域之各氏族規劃合乎其歷史命運及當代處境之工作藍圖。
2. 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111至113年)以族人為主力進行傳統領域內的舊社調查與整理、古道維護及相關歷史資源的修復工作以及後續經營管理,創造當代族人回祖居地的契機,透過實作認識百年前祖先建立的基業與累積的生活智慧,培力在地族人自主管理傳統領域各項資源之能力,深化人民與土地的連結,為山域文化資產培育修復及維護之在地能量。
(四) 佈建全縣的文化基礎設施,善用文化資產推動青年參與地方創生
1. 將軍府及中廣的歷史建築修復一期工程皆陸續於111年度完工,並在10月份陸續啟動二期H棟歷史建築及景觀修復工程,預計於112年6月全數完工。
2. 縣圖書館的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0月11日完成發包、10月12日辦理結果發布記者會,並於11月24日完成初步設計,預計112年完成基本設計、細部設計、舊館拆除工程。
3. 美術館及演藝堂耐震補強已於112年完工。接續,美術館整建工程已於今年動工,將於11月啟用,提供民眾當代藝文展演空間,另預計於113年完成外觀美化,展現嶄新風貌的花蓮美術館。
4. 南區的玉里藝文中心,由縣府出資進行整建的規劃設計作業,預計今年10月份完成規劃設計作業,11月份辦理地方說明會,預計工程於明年1月辦理發包及動工,打造南區首座的複合式藝文展演空間。
5.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專責辦理考古試掘、典藏與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工作,以打造本縣中區考古教育與藝文兼具的博物館。本報告期間參訪人次計1萬2,960人(111年計2萬3,464人),門票收費24萬7,340元(111年計44萬9,430元)。112年2月26日起開辦「支亞干考古學園」公眾考古現場體驗活動(一日套裝行程),將博物館教學場域擴展至考古遺址現場。
(五)
花蓮走出去,世界走進來,厚植文化的體驗與能量
1. 明華園總團巡迴六鄉鎮的「經典再現」、太平洋左岸系列、劇場活化-入山入海、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及PANGCAH生活節,帶給花蓮北中南不同地域多樣化表演藝術的饗宴。
2. 本縣石彫協會111年至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辦理「石用主義STONE.STAY」會員創作聯展,共展出37位藝術家共50件精彩作品,包括璞石藝術創始人邱創用攜手南投「新石代工場」運用CNC(電腦數值控制)加工技術結合立體造型組合,所製作的長桌、長椅、水缽、石燈和樸石吧檯等,以藝術融合生活實用,創造獨特的「石尚生活」。
3. 「太巴塱文物館」為展現及發揮之教育推廣功能,本計畫將基於太巴塱部落獨特又豐富的文化資產,辦理第一檔常設展,使民眾得以觀看部落珍貴物件及歷史文化,進而認識並尊重部落。
(六)
花蓮是當代藝術與文創產地的品牌
1. 「2021 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在全台的藝術圈掀起一陣話題風潮,各界驚艷花蓮的藝術能量,也獲得2021 Shopping Design 百大的獎項,證明花蓮的軟實力。「2022
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同樣引起廣大迴響,《變化球》策展獲得第21屆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
2. 作為石頭的故鄉,以科普知識及藝術設計的手法,到台北藝廊及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地進行巡迴策展,111年5月也在石雕館首次以策展方式辦理玫瑰石特展,將花蓮不同流域出產的玫瑰石獨特之處介紹給大眾,讓社會大眾認識歷史悠久的石藝,擴大玩石賞石的族群。
3. 從石材礦場、加工到文創,花蓮是全台能夠提供石頭產業total
solution的產業群聚地,今年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22及石資中心專案合作,從產品通路的市場需求回推設計與生產,將以艾美酒店旁、正著手整理的復興街55號花蓮城市藝廊,結合城市空間藝術節開拓產業的新局。
(七)
扎根影視音基地、厚實花蓮演藝實力
1. 鐵道一二館在各方專業者熱心投入下,影視及音樂的基地逐漸成形。鐵道電影院是全台除了台北光點之外,唯一非商業電影的平台。豐富的片單、影展與映後座談,今年初至今場場滿座,滿足花蓮人多元影視的需求。
2. 影視協拍中心的服務與短片徵件獎項,「2022花蓮短片創作獎」合格徵件54件(含學生組18件),較去年成長1.69倍。11月12日辦理3場次入圍影片放映會,11月13日辦理得獎名單公布暨頒獎典禮。
3. 花蓮的音樂基地也在鐵道二館展開,強調音樂製作工程的養成,開設中高級課程,讓花蓮的音樂工程人才能夠進階,引入各類聲音工作的專業者,開拓有志從事音樂工作者的視野。
(八)
閱讀服務推陳出新,行動書車多樣服務補足偏鄉閱讀需求
1. 因應國內疫情狀況,鼓勵民眾在家透過線上閱讀學習,輕鬆享受數位閱讀的便捷服務,本縣提供多元的線上學習資源,包括iRead eBook華藝電子書(該平台110年9月10日上線)、雲端書庫@花蓮(該平台111年3月7日上線)、HyRead電子書、UDN電子書,主題豐富涵蓋各類主題,提供民眾更多樣化的閱讀選擇,111年9月至112年2月電子書總借閱冊數8,284冊。
2. 嬰幼兒閱讀推廣配合閱讀禮袋發放,文化局結合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聚落書坊及行動書車下鄉,預計4月至10月間將辦理13場次的「偏鄉嬰幼兒閱讀推廣講座」,傳遞嬰幼兒健康教育知識到偏鄉。另辦證及參加報名嬰幼兒閱讀系列推廣活動的0至5歲的新生兒,可於活動結束後領取1份「閱讀禮袋」及1份「閱讀好禮」。
3. 行動書車升級,與各鄉鎮市公共圖書館與偏鄉學校合作,以不同主題搭配繪本、紀錄片、肢體活動等媒介,帶給民眾及學童,更多客製化的閱讀服務。為提供偏遠地區校園圖書資源及推廣校園閱讀風氣,進行每週一次偏遠小學巡迴服務,行動書車宣傳性平議題、環保議題及東區資源中心宣導,1至3月已下鄉至花蓮市、豐濱鄉、瑞穗鄉、萬榮鄉,共計六場次。另結合嬰幼兒閱讀推廣講座,下鄉推廣閱讀,搭配行動書車主題書展,推廣網路辦證。並支援各局處活動,配合教育部補助凱比機器人見面會,與民眾互動、遊戲互動、互動遊戲來推廣閱讀的愉悅。
(九)
補助各族群部落辦理原住民族傳統祭儀
疫情趨緩,各族群之傳統祭儀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在本縣各地蓬勃展開,由111年3月5日卓溪鄉中平部落拉開序幕,總計補助207場傳統文化祭祀及祈福等祭儀活動,可見原住民族文化昌盛繁榮之景,促進傳統祭儀之保存與振興,凝聚各部落情感,增加原住民青年參與原鄉部落事務之機會。
(十)
原住民族文創產業行銷發展計畫
文創聚落工程(第一期工程)於110年9月9日開工,111年12月19日完工;內部裝修工程(第二期工程)於111年8月8日開工,預計112年7月31日完工;一、二樓及廣場整修工程(第三期工程),設計規劃勞務案於112年1月12日完成評選會議、112年1月19日議約完成,預定3月底完成細部設計、4月發包動工。目前規劃第三期工程(1至2樓及廣場裝修)自112年起辦理,俟完工後,將可正式營運,屆時將提供原住民相關產業展銷平台、傳統歌舞表演及特色餐廳,吸引觀光客體驗感受,促進青年返鄉就業以提升經濟效益。本案於111年8月19日獲得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之金質獎殊榮。
(十一)
樂舞人才培育暨扶植團隊發展計畫
為培育及厚植原住民族樂舞人才,篩選合適且有意願之學校、團體或專業團隊為合作對象,並協助本縣推動相關教育、文化、觀光及活動,除培植原住民族青年,投入文化語言振興事業之外,亦積極帶動相關產業動能。
1. 111年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已完成計80場邀演活動,並完成阿美族主題樂舞,於本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售票演出計7場次、招聘40名高中生樂舞培育人才及完成1場次成果展演。
2. 高中生及甜心勇士培育採無限期招募,並於今年112年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展演多首舞碼,期望透過舞蹈、歌謠傳承文化,將其發揚光大。
(一)
幼兒教育
獨創2-6歲幼兒就讀本縣公私立幼兒園免學費:
1. 行政院2018年核定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為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於2022年8月起,2至未滿5歲育兒津貼及5歲就學補助達到每人每月第一名子女補助5,000元,第二名子女補助6,000元,及第三名以上子女補助7,000元。111年9月至112年2月申請人數為1萬6,621人次,總金額計9,491萬6,500元整,為更全面支持學齡前每一位家長,自今(2023)年1月起,2至未滿5歲育兒津貼及5至如國民小學前幼兒就學補助,也擴及沒有就學的幼兒,減輕家庭育兒負擔,讓年輕爸媽實質有感。
2. 111學年度第1學期花蓮縣公立幼兒園免費就學補助園所總計92園,補助760人次,補助金額為150萬3,234元整。
(二)
智慧教育
以打造智慧校園為願景規劃為基礎,111年度及本(112)年度重點工作項目將持續以「花蓮縣智慧校園數位學習推動3.0計畫」為主軸,其中包含校園網路頻寬速率相關的機房設備擴建與新增、教育處智慧教育中心教學場域翻新、優化及延伸應用,並提供新創教育及AI人材數據庫的培育機制;除此之外,更進一步著重軟體的整合應用與雲端平台服務的內容優化,最終再推進到師生數位足跡的數據匯集與未來發展的評估分析;因此,上述各期程間推動目標,皆環扣「進行校園全面化數位化轉型與數位建設」的實質核心層面:
1. 教學核心面:以人為本打造花蓮科技化教學種子教師與學校,針對「輔助教學」、「互動教學」與「創新教學」,規劃產出具花蓮特色的教學設計,帶動周邊學校一同參與。
2. 應用情境面:透過高效能教室的設備基礎,配合花蓮幅員廣闊、學校分散的現況,發展跨校高互動教學直播情境,打造直播共學特色情境。
3. 雲端基礎面:打造雲端教學數據整合基礎,建置教育大數據整合API 介面,設計家長、老師、學生、行政人員的個人化入口網與行動APP,支援創新教學、家校溝通。
(三)
推動原住民族教育
1.
萬榮國小(太魯閣族實驗教育)自107學年度正式實施,第一期計畫至109學年度期滿。該校申請續辦第二期計畫(執行期程自110學年度至112學年度止),111學年度獲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150萬元。該校於107年8月30日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立「萬榮太魯閣民族教育小學」,成為花蓮縣第一所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小學,也是臺灣第一所辦理太魯閣族實驗教育的小學。
2.
豐濱國小(阿美族實驗教育):111學年度獲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150萬元。該校於108年正式成立「阿美族聖山Cilangasan實驗學校」,是臺灣第一所體制內阿美族實驗學校。
3.
鶴岡國小(阿美族實驗教育):111學年度獲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150萬元,是全臺第二所阿美族實驗學校。
4.
永豐國小(阿美族實驗教育):111學年度獲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150萬元,該校於110年正式成立「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是全臺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學校。
5.
太平國小(布農族實驗教育) 自111學年度進入籌備階段,獲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200萬元,並將自112學年度正式實施。
6.
本縣辦理111學年度國中、國小原住民族語開課經費,為確保原民學生選習族語文權益,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111學年度開始,國小階段依規定應修習原民語文課程,國中七年級階段,列部定必修於語文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數開設族語文課程,所以各階段每週必修一節原民語文課程。本計畫補助本縣花崗國中、國風國中、明義國小、明禮國小等100所國民中小學。
7.
111學年度國中小族語教師交通費,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補助辦理原住民族語,提供學生學習族語及文化之機會,提升原住民語言及文化之傳承,補助本縣花崗國中、明廉國小、明義國小、鑄強國小等59所國中小交通費。
8.
本縣111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計有27校辦理原住民族社團計畫,補助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輔導學生成立原住民族社團,充實休閒生活,傳承原住民族文化,增進自治及服務能力,學校成立原住民族社團,陶冶生活知能,啟發原住民族特殊潛能,並促進多元文化之理解及尊重為目標,國教署補助本縣花蓮體中、化仁國小、三棧國小、奇美國小等35校。
9.
111學年度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語老師資格及聘用辦法」,聘任26位專職族語教師,以共聘方式服務計59校。
10.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本縣辦理111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本土教育整體推動方案計有19校協助推動,已於111學年度依據計畫執行。
11.
111學年度推展以民族教育為特色之學校本位課程計畫,申請學校:紅葉國小、春日國小、崇德國小及文蘭國小等4校,業於112年2月20日辦理各校期中報告書送原委會完畢。
12.
族語保母獎助計畫:為提升原住民幼兒照護資源,建構最自然的族語文化學習環境,強化原住民族與保母托育知能,促進幼兒潛能發展,並推動全族語幼兒托育,落實族語學習家庭化、部落化,有效結合資源,提供部落(社區)在地就業機會。
(1)
3月份辦理遴選族語保母口說測驗及7月份辦理新任族語保母12小時職能強化課程訓練,完成2階段成為合格的族語保母計94名。
(2)
本縣(111年1月至112月2月底止) 完成族語保母收托幼兒1,084人次(托育等級1級之幼兒165人次、4級以下之幼兒898人次、5級之幼兒21人次),送托家庭29人次,族語托育獎助金合計撥付310萬1,000元;訪視族語保母918人次、幼兒1,084人次。
(3)
111年原住民族委員會評選-本縣族語保母及幼兒各3名榮獲優秀保母及幼兒殊榮,1名家訪員優秀家訪員及本府原住民行政處承辦人員優秀承辦人員,合計8名獲得表揚及頒獎。
13. 部落大學:
(1)
盤點6大族群計80份教材文本及40部影像光碟紀錄,並應用當代科技辦理數位化典藏。
(2)
培育30名在地族人,年齡層約22歲至43歲。
(3)
了解部落需求並媒合75個各產官學資源,辦理70個以上活動,達2,300人次受益。
(4)
南島知識建構:除與慈濟大學簽屬產業培植意向及國立東華大學推動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建構工作,另連結國際慢食計畫、開展南島建聯誼計畫,以及協助聯合豐年節創造南島國際文化交流等,厚實知識之建構、永續花蓮原住民族智慧價值。
(5)
111年度獲中央全國評鑑為甲等。
(四)
國際接軌、多元學習
1.
推動英語教育、培養學生國際語言能力
(1)
擴大引進外籍教學人員,營造口說英語環境
為落實2030雙語政策,擴增引進外籍英語教學人力,協助本縣學校英語教學品質,透過外師與中師進行協同教學,提升中師英語教學知能,並建置英語口說環境,提供學生多元英語學習情境。包括外籍英語教師(FET)、前瞻外師(TFETP)、英語協同教學助理(ETA/ETF)及部分工時教學助理(ELTA)。各類外籍教學人員110學年度共22位、111學年度增至34位。
(2)
英語向下延伸,雙語逐校試辦
本縣推動雙語教學試辦計畫、英語說話課實施計畫,培養及提升本縣學生國際語言能力。同時向國教署申請部分領域雙語教學計畫,作為英語學科教學的延伸,應用英語為學習其他領域之工具,包含學習藝術、健康與體育和綜合活動等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以提升縣內中小學學生英語溝通能力之流利度與精熟度。並與美國洛杉磯K&L基金會、東華大學國際事務處合作,於111年7月18日起在玉東國中進行為期一週、結合原住民族、創客教育與環境保護等議題之夏令營及生活英語社團,透過營隊及英語社團趣味性活動,提升本縣學生學習英語之動機。
(3)
111年度第七屆教育希望工程-公費留美計畫,甄選出高中組9名學生、國中組10名學生,於今(112)年7-8月前往美國留學1年。112年度第八屆甄選活動,預計下半年辦理甄選。
2.
推動藝文深耕,培養美學素養
111學年度持續推動本縣21所學校排笛教學實施計畫,教育部核定本縣111學年度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部分補助已完成動支並撥付第2期款至執行學校,子計畫二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計55所學校申請,子計畫三美感教育計畫,計37所學校申請。
3.
辦理科技運算思維賽事
教網中心/智慧教育中心結合本縣三區科技中心積極推動各項科技教育競賽,提供師生展現學習成果的舞台。111年度及112年度將持續辦理大型競賽如:花蓮縣Scratch程式教育競賽(含全國中小學貓咪盃SCRATCH暨機器學習AI程式設計競賽)、華紙公益盃全國科丁Scratch校際PK賽、太平洋盃智能自走車運算思維競賽、太平洋盃縱谷翱翔無人機運算思維全國賽、太平洋盃科技教育競賽、科技與人文藝術成果聯展等。
4.
運動休閒場地與重視專業訓練
(1)
「花蓮縣第三期(109-112年)綜合發展實施方案109年度滾動檢討計畫-花蓮運動休閒園區建置計畫」於原吉安菸葉廠舊址建置花蓮運動休閒園區。
(2)
推動「花蓮縣小鐵人培訓計畫」,發展本縣特色體育,培育績優運動選手;111年計有20所學校參與,以發展本縣學生綜合運動能力。
(3)
協助本縣表現優異之運動選手成為專業教練,112年度共計聘任21名本縣籍教練,協助本縣體育運動發展。教育部體育署補助本府聘任奧運跆拳道銅牌國手曾櫟騁擔任跆拳道巡迴教練、化仁國中劉義傳擔任棒球巡迴教練及奧運射箭銀牌國手王正邦擔任玉里國中射箭專任運動教練,藉由巡迴教練至各校協助、輔導,以促進本縣跆拳道、棒球及射箭運動更加精進。
(4)
設立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共設有9項目58站,核定辦理之項目為田徑、舉重、網球、射箭、游泳、足球、跆拳道、籃球、軟網,協助本縣運動之發展。
(一) 貼心育兒補助&兒少館
1. 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加碼,擴大發放對象,讓爸媽能安心生養,同時於新城青年住宅公設區新設全縣第一家公共托嬰中心,本縣4家公共托育機構計收托68名2個月至2歲幼兒。
2. 今年將於吉安鄉興建縣首座社區型兒少家庭福利館-吉安兒少家庭福利館、壽豐鄉建置托育資源中心及公共托嬰中心;吉安兒少家庭福利館規劃有托嬰中心、祖孫館、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及社區公共空間,提供民眾完整、可近、多元性家庭服務,打造世代共榮,老幼同樂複合式的社區服務空間。
(二) 婦幼照護好孕禮
1. 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針對小於20歲、中低收及有健康風險的孕產婦,提供孕期至產後之個別化電話關懷、視訊指導及到宅訪視。
(1) 111年持續照護249名孕產婦及其新生兒(其中小於20歲孕產婦89名)。
(2) 112年截至2月28日共收案95名。
2. 婦幼照護計畫:109年起於本縣醫療院所產檢之孕產婦於產前檢查及產後6個月及1歲半完成學前兒童發展篩檢時核發營養補助券,每位孕產婦最高6,000元,於本縣醫療院所出生滿48小時之新生兒,其國健署指定新生兒代謝異常疾病篩檢項目之部分負擔及自費項目,亦由花蓮縣政府全額補助。另於110年起提供於本縣醫療院所接受服務之每一位孕產婦,補助孕期接種成人三合一疫苗費用1,400元、母血唐氏症篩檢1,000元及孕期至產後1年6個月內提供母乳哺育諮詢門診計2次各500元(即每一胎次補助費用約3,400元)。
(1) 111年營養券共提供1萬3,306人次,計新台幣665萬3,000元;新生兒篩檢共補助1,891人,計新台幣451萬2,700元;成人三合一疫苗接種共補助1,594人次、妊娠母血唐氏症篩檢共補助1,059人 次、母乳哺育諮詢共補助107人次。
(2) 112年截至2月28日,營養券共提供4,362人次,計新台幣218萬1,000元;新生兒篩檢共補助459人,計新台幣102萬6,500元;成人三合一疫苗接種共補助210人次、妊娠母血唐氏症篩檢共補助141人次、母乳哺育諮詢共補助19人次。
(三)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服務計畫
為降低子宮頸癌及人類乳突病毒(HPV)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108年起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服務補助計畫」,提供本縣28所國中(具本國國籍及國中學籍女生且從未接種過任何HPV疫苗者),進行公費HPV疫苗接種。
1. 配合中央疫苗採購政策,111年9月起公費HPV疫苗由2價改為9價。
2. 109學年度入學國中女生應接種人數1,276人、完成接種計1,123人,施打率為88.01%。110學年度入學國中女生應接種人數1,263人、完成接種計1,198人,施打率為94.85%。
(四)
新冠肺炎防治執行情形
1. 本縣疫情資訊(截至112年2月28日止):
(1) 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本土確診病例14萬8,490例。
(2) 居家隔離數計13萬4,163案,已解除隔除。
2.
新冠疫苗:
(1) 111年9月1日至112年2月28日止本縣已開設365場校園新冠疫苗接種站,共接種1萬9,432人次。
(2) 新冠疫苗自110年3月22日開打,截至112年2月28日止,本 縣第一劑接種人數計28萬0,651人,覆蓋率(依戶籍)為88%(全國89.5%);第二劑接種人數計26萬4,596人,覆蓋率(依戶籍)為83%(全國85%);追加第一劑接種人數計21萬9,842人,覆蓋率(依戶籍)為68.9%(全國73.1%);追加第二劑接種人數計6萬0,761人,覆蓋率(依戶籍)為19%(全國23%)。
(五) 帶狀疱疹疫苗接種
1.
計畫目標:因應本縣高齡化社會,針對50歲以上法定社福族群及65歲以上慢病長者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期降低發生率及因應感染帶狀疱疹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或死亡。
2.
接種情形:111年度帶狀疱疹疫苗預計採購3,000劑,自111年7月25日開辦接種工作,並於111年8月31日全數接種完畢,接種完成率100%。
(六)
持續擴長照服務量能
讓本縣八成以上失能及失智者得到照顧。隨著人口老化,依據衛生福利部長照司統計資料,本縣111年長照服務使用人數為1萬3,018人,服務涵蓋率99.94%。
(七)
建構完善長照服務體系
整合各項長照資源,增進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分布密度。截至111年底,本縣已布建17處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41家居家式長照機構、31家社區式長照機構、3家綜合型長照機構、1家失智症團體家屋及1家住宿型長照機構。
(八)
完善失智照顧服務體系
推動失智照護政策以提升失智長照服務能量,擴大失智照護資源布建,強化社區個案服務管理機制及建立失智專業人才培訓制度等,截至111年共計布建37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設置5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九) 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
為預防民眾因健康或慢性疾病惡化導致失能或失能程度加劇,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建立個案醫療照護與長期照顧的整合性服務,從108年8月計畫推動上路至111年底共計完成特約58家診所、80名醫師,派案量1萬0,712案,派案比率及實際服務人數比率皆為全國第一,方案並入圍111年度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無礙獎的評選殊榮。
(十) 推展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實施計畫
1.
111年度核定成立104站,其中新成立14站。
2.
111年度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查核,共8文健站獲得績優獎,分別為秀林鄉加灣文健站、舒漾文健站、水源文健站、榕樹文健站、鳳林鎮鳳信文健站、瑞穗鄉馬立雲文健站、玉里鎮松浦文健站、卓溪鄉崙山文健站。
(十一) 辦理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
開辦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協助新住民透過多元學習課程取得學習時數歸化我國國籍,111年分別於花蓮市、鳳林鎮及壽豐鄉辦理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3班,參與學員計74人;112年預計5月份於花蓮市、鳳林鎮及壽豐鄉開辦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共3班。
(十二)
擴大辦理就業博覽會,提升就業率
為降低本縣失業率,滿足尚未就業或有考慮轉職的民眾及原住民、中高齡者、身心障礙者等特定對象之求職需求,藉由提供雇主與求職者直接互動的管道,增進媒合成功的機會,期盼達成適才適所、充分就業的榮景。
1.
111年度以『轉動薪未來,職達薪生活』為主題,9月3日於假縣立體育館舉辦『花蓮縣111年度就業博覽會』,現場徵才廠商產業類別多元,其中有觀光旅宿業、銷售服務業、照顧服務業、社會福利業、保險業、餐飲食品業、製造業、國防事業等多種職類,超過600個工作機會,提供求職民眾多元選擇,當日近500人次參與本活動,共有269人次遞送履歷表應徵各類職缺,初步媒合124人次就業,求職媒合率達46.1%。
2.
為因應安心上工計畫即將於6月30日結束,屆時計有千名上工民眾將面臨轉職,及青年學子畢業潮,求職需求大增,預計於7月份辦理北中南區三場次。
(十三) 致力促進就業機會,增進勞動權益與尊嚴
為持續協助因疫情影響致失業或縮減工時之勞工度過困境,並避免這些勞工脫離勞動市場過久,勞動部自109年起推動安心即時上工計畫,本府積極為公務單位及縣內民眾爭取職缺。
1. 111年度勞動部共計核定本府2,471個職缺,總共進用2,304個職缺,進用率達93%。
2. 112年度截至2月28日止勞動部共計核定700個職缺,總共進用357個職缺,進用率達51%,未補實343個職缺持續開放民眾申請登記。
(十四) 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
社會處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團隊,從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職場支持性就業、庇護性就業、到職場職務再設計等身障者就業促進服務包羅萬象,積極運用相關資源促成並穩定身心障礙者就業。
1. 111年度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共318人。
2.
112年度截至2月28日止提供身心障礙者促進就業服務共178人。
(十五) 花蓮縣建構性別暴力領航社區服務計畫
為建立社區反暴力氛圍並發揮正向影響力,辦理社區培訓課程、培力社區組織工作者、協助擬定行動策略及辦理相關防治宣導活動,持續結合6部落及社區共同辦理「花蓮縣建構性別暴力領航社區服務計畫」,111年9至12月已辦理68場次宣導活動及課程,共計參與1,262人次。
(十六) 防疫補償金
1.
計畫說明:為鼓勵民眾配合防疫政策,遵守防疫規定,補償因受檢疫或隔離期間喪失人身自由,或因請假未領薪資之經濟損失,另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且受隔離或檢疫者而請假之家屬,政府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定予以補償。
2. 執行成果及進度:
(1) 111年度防疫補償總申請案件量3萬3,342件。
(2) 112年1月1日至112年2月28日之案件量防疫補償總申請案件量625件。
3.
目標及成效:111年度本縣防疫補償核發累計金額6,926萬6,000元。
(十七) 0918地震災害救助
1.
計畫說明:於地震發生後本府即刻召開重大災害民間賑災捐款委員會執行災害慰問金發放作業實施計畫及受傷者醫療照顧補助實施計畫等14案,並於玉里鎮中正堂開辦南區聯合服務平台。
2.
執行成果及進度:地震事發統計至111年底總共核定補助5間民宿、提供469位災民申請補助諮詢服務、發放113名受傷民眾慰問金及39案醫療補助。
3.
目標及成效:達到災民短期內生活安定及撫卹災民及家屬之成效,減輕災民及家屬經濟負擔。
(十八) 打擊不法犯罪,淨化治安環境
1. 全般刑案
(1)
自111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本期發生4,860件、破獲4,544件、破獲率93.5%,與去年同期發生3,884件、破獲3,731件、破獲率96.1%比較,發生數增加976件(+25.1%)、破獲數增加813件(+21.8%),破獲率減少2.6%。發生數上升係因員警查緝能量提升,增加案類以主動查緝之酒後駕車及毒品為大宗。
(2)
自112年1月1日起至2月28日止:本期發生712件、破獲677件、破獲率95.1%,與去年同期發生724件、破獲694件、破獲率95.9%比較,發生數減少12件(-1.7%)、破獲數減少17件(-2.4%),破獲率減少0.8%。
2. 重大刑案
(1)
自111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本期發生9件、破獲9件、破獲率100%,與去年同期發生7件、破獲6件、破獲率85.7%比較,發生數增加2件(+28.6%),破獲數增加3件(+50%),破獲率增加14.3%。
(2)
自112年1月1日起至2月28日止:針對重大刑案、暴力犯罪,本縣均強勢執法,速偵速破,達到有效恫嚇不法分子之效果,防制成效卓著,治安平穩,本期目前無發生,與去年同期發生1件、破獲1件比較,發生數減少1件,破獲數減少1件。
(十九) 建置科技執法設備,加強取締保障安全
1. 自111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1)
區間測速科技執法設備:本期取締超速違規4,435件。
(2)
中央路段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於111年7月15日啟用執法,統計至12月31日止,取締交通違規4,202件。
2.自112年1月1日起至2月28日止
(1)
區間測速科技執法設備:本期取締交通違規1,490件。
(2)
中央路段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本期取締交通違規1,120件。
(二十)即時災害應變整備
1.
為隨時因應災害來襲,本縣災害應變中心每月均定期進行資通訊及各項軟硬體設備測試工作,以隨時保持堪用狀態。111年9月2日因應軒嵐諾颱風來襲,本縣災害應變中心立即啟動二級開設作業,應對颱風可能造成的災情;9月11日梅花颱風及10月16日尼莎颱風因外圍環流帶來強降雨,本縣災害應變中心啟動三級開設作業即時警戒;9月18日池上震災,本縣災害應變中心立即一級開設,並請警察局、衛生局、社會處、民政處、建設處及花防部等單位進駐參加應變工作。
2.
本縣災害防救深耕第3期計畫執行期程自107年開始至111年結束,並由本縣消防局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擔任協力團隊參與計畫執行工作,榮獲內政部111年深耕第3期計畫績效評核「優等」;自111年9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已協助完成2場三方工作會議、1場期末審查會議,並協助花蓮市國興里、國聯里、主商里及萬榮鄉紅葉村持續辦理韌性社區各項自主防救災相關事宜,以培植地方基層防災自救能量。
(二十一) 提升災害搶救能量-辦理狹小巷道演練,精進搶救技能
依本府110年5月4日訂定「花蓮縣政府狹小巷道管理作業程序」規定,全面清查本縣狹小巷道火災搶救困難地區共計424處,111年完成435場及112年截至2月28日完成69場狹小巷道搶救困難地區搶救演練,後續亦將持續辦理,以提升整體救災效能。
(二十二)強化緊急救護效能-加強到院前緊急救護執行能力
1. 111年8月17日至19日、8月24日至26日辦理中級救護技術員繼續教育,計有315人次參加訓練,持續提升到院前緊急救護服務之品質。
2. 111年1月至111年12月共執行救護案件2萬1,894件,送醫人數1萬8,035人,其中575人無生命徵象,急救成功156人,康復出院人數16人,急救成功率27.13%(急救成功人數/無生命徵象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2.3個百分點(執行救護案件19,610件,送醫人數16,267人,其中435人無生命徵象,急救成功108人,康復出院人數21人,急救成功率24.83%)。
(一) 2050淨零生活轉型-深耕環境教育,種下永續環境的希望
1.
辦理環境教育繪本徵選及推廣:本縣第1名環境教育繪本-《蟲蟲咬一口》榮獲111年度人氣環境教育繪本投票佳作。
2.
培育環保小局長:111年度選定地球日以及暑假期間,在本縣優質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怡園生態小學塾辦理3場次活動,共126人次參加。
3.
辦理環境知識競賽:全國賽最後由社會組李照翔老師為本縣拿下社會組全國第3名的成績。
4.
辦理國際環境節日活動:111年度主軸以「永續×環教×綠輕旅」為主軸,結合SDGs指標辦理「世界水日」、「地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及「世界環境日」等4個國際重要環境節日活動,共462人次參加。
5.
辦理本縣環境教育宣導:111年度已派出環境教育大使至各社區、學校、機關宣導,共辦理126場次,參加人數共7,405人;112年截至2月28日共辦理18場次活動,共6,529人參加。
(二)
2050淨零社會轉型-凝聚在地能量,建立環境教育基地
1.
本縣環保志(義)工團隊共有144隊,計3,783人。
2.
辦理環保志(義)工群英會:全國賽由環境教育大使服務隊拿到環保金頭腦競賽特優、資源分類王優等、瑞美良環保志工隊得到環境保衛戰特優。
3.
111年度社區環境調查及改造計畫:獲環保署核定5案,總計補助新臺幣75萬元。
112年度社區環境調查及培力計畫:獲環保署核定3案,總計補助新臺幣45萬元。
4.
辦理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成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洄遊吧食魚體驗館」以及「碧雲莊在地循環繪本閱讀教育園」正式成為本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本縣已類計9處。
5.
辦理「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參選輔導:經過111年度的輔導,本縣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在「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囊括五組優等獎項,分別為:民營事業組的「多羅滿海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學校組的「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個人組的「鍾寶珠」、團體組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及社區組的「花蓮縣花蓮市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
(三) 2050淨零產業轉型-淨零綠產業,讓永續成為日常
1.
推廣淨零綠生活理念:辦理綠色採購及消費宣導活動,111年計18場次共45,982人次參與;112年截至2月28日止,計3場次共6,579人次參與。
2.
推動環保標章旅館:輔導煙波大飯店花蓮館通過金級環保標章旅館認證;輔導遠雄悅來大飯店及像個家PLUS民宿通過銅級環保標章旅館;本縣已累計9家。
3.
轉型環保旅店:輔導本縣85家旅宿業者轉型環保旅店。
4.
轉型綠色餐廳:111年度輔導銀座食堂、小螞蟻咖哩、樹屋餐飲、里拉餐廳(理想大地)及食驛等5家餐飲業者通過綠色餐廳認證,目前全縣共計32家次綠色餐廳。
5.
綠色採購表揚:表揚本縣23家業者,鼓勵民間企業團體熱心環保,響應綠色消費並推行環境友善行為。
截至112年2月28日止本縣空氣品質良好日數(AQI≦50)百分比佔達93%。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為6.8μg/m3(符合法規標準15μg/m3),各項空氣污染物濃度值均遠低於法規限值,為全國空氣品質最優良的縣市。
積極推動柴油車多元污染改善措施,包括藉由推動各項補助措施,降低縣內老舊柴油車比例,截至112年2月28日降幅達7%;積極推動自主管理標章取得,並強化認證原廠合作機制,全面落實保檢合一制度,在推動多元污染改善措施之下,112年納管率達112.5%,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6.23%。
(六) 花蓮縣淨零排放
推動花蓮縣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配合修正「第二期花蓮縣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111年5月成立「花蓮縣淨零碳排推動小組」,整合協調各局處推動事項,進行淨零排放路徑技術評估及藍圖規劃。並於111年5月3日辦理淨零碳排推動小組委員會第一次會議、7月6日辦理淨零碳排推動跨局處會議並於後續辦理6場次各局處輔導研商、8月17日辦理淨零碳排推動小組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12年1月12日辦理一場次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碳排共識會議、2月4日辦理一場次溫室氣體盤查訓練課程。
1.
低碳家園
打造縣民宜居環境,全縣177處村里已全數報名參與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認證,花蓮縣108年取得縣市層級最高銀級認證,成效斐然;111年花蓮市國興里獲得銀級認證,推動成果深受環保署委員肯定,至112年2月全縣共計2處銀級村里、50處銅級村里,未來將持續輔導村里、鄉鎮市參與銅級、銀級認證,以達到全面低碳永續家園。
2.
低碳生活
全民起動落實低碳生活,為鼓勵本縣各鄉鎮市、機關由自身做起,並邀集企業、市民投入減碳的行列積極推動減碳,辦理「全民節能減碳競賽」,全民攜手邁向花蓮低碳首都目標,共減少約207萬9,211度電,減碳量為減少1058.32公噸/年 CO2e。
3.
低碳旅遊
111年度規劃3條低碳旅遊路線,依據交通模式不同有5種方案,低碳旅遊路線平均每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5.31公斤。為推動淨零碳排及綠色運具推廣,爭取經費補助鼓勵民眾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盼共同為低碳盡心力。109至112年爭取花東基金加碼補助各年1,000輛電動機車,111年已完成補助1,000輛,共計減少2,309噸CO2e,112年度截至2月28日已完成157輛補助申請,共計減少363噸CO2e。為讓淨零碳排觀念深入地方基層,縣府編列經費,於112年購置電動機車共177輛,並於112年2月4日辦理村里長教育訓練時,移交給各鄉鎮村里長,供各鄉鎮村里長為里民服務使用,總減碳量為408.81公噸CO2e,由村里與縣府一同攜手推動淨零碳排。
(八)
推動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回收
本階段資源回收率達54.49%、回收量8萬2,443.14公噸;廚餘回收再利用率為3.59%、回收量5,428.81公噸,將持續落實執行以達「全分類、零廢棄」之目標。
(九)
推動東大門夜市環保攤商
東大門夜市總攤數共400攤,餐飲攤商248攤中,目前已核發環保攤商認證202家次,佔飲食攤商總數81%,109-111年連續3年獲得全台環保夜市評鑑最高評級特優級。本年度持續輔導環保夜市相關政策,使用餐具租借車宣導自備餐具,並新增設置公共洗滌區、2處奉茶站及3處袋袋愛分享箱,藉以提升源頭減量效益。
(十)
開源增裕縣庫,建設福利縣民
1. 111年度地方稅各項稅捐收入,經核定全年預算數為30億1,975萬1,000元,含土石採取景觀維護特別稅及礦石開採景觀維護特別稅預算數2億3,000萬元。111年度地方稅各項稅捐實徵淨額為32億8,610萬元,達全年預算數108.82%。
2. 112年度地方稅各項稅捐收入,經核定全年預算數為29億8,660萬4,000元,含土石採取景觀維護特別稅預算數1億5,000萬元。截至2月底止,地方稅各項稅捐實徵淨額為1億8,955萬3,000元,達全年預算數6.35%。
(十一)
積極清理欠稅,增裕地方財政庫收
1.為維護課稅公平,執行防止新欠清理舊欠、債權憑證、巨額欠稅、軍公教及國營事業人員欠稅及特殊原因無法徵起案件等各項清理計畫。運用資訊系統,查詢欠稅人最新地址,積極辦理繳款書送達及取證作業;並於繳納及滯納期間利用宣傳摺頁、電話語音、簡訊及納稅查詢單等方式辦理催繳清欠作業。
2.欠稅清理情形:
(1)
本縣地方稅欠稅統計至111年1月1日止,累積欠稅45,010件、金額3億2,013萬2千元。111年新增欠稅49,828件、金額3億1,078萬3千元,合計欠稅94,838件、金額6億3,091萬5千元,徵起欠稅48,742件、金額3億501萬8千元,尚有欠稅46,096件、金額3億2,589萬7千元。
(2)
112年1至2月年新增欠稅7,012件、金額5,238萬4千元,合計欠稅53,108件、金額3億7,828萬1千元,徵起欠稅9,699件、金額5,533萬7千元,尚有欠稅43,409件、金額3億2,294萬4千元,本府地方稅務局繼續積極清理。
(十二)
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入侵種管理計畫
1.
移除外來入侵種沙氏變色蜥、斑腿樹蛙及綠鬣蜥,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本土生態系,並尋求沙氏變色蜥防治移除新方法,以提升防治效率。
(1)移除入侵種沙氏變色蜥62,418隻、斑腿樹蛙6隻、綠鬣蜥4隻。
(2)搭配花蓮林區管理處監測情形,移除外來入侵種斑腿樹蛙,避免族群增加及分布擴散。
(3)監測入侵種綠鬣蜥,若有發現或接獲通報立即移除,避免於本縣建立野外族群。
(4)辦理沙氏變色蜥移除試驗計畫,評估以投藥方式抑制沙氏變色蜥族群之可行性。
2.
花蓮縣海洋保育教育推廣計畫
(1)辦理海上鯨豚生態解說員訓練1梯次,以培養海洋環教解說種子。
(2)舉辦海洋知識與友善行動家講座14場次,向大眾推廣海洋保育。
(3)開發海洋保育教案並辦理海洋保育校園宣導與教師研習1梯次,校園講座15場次,從校園落實保育理念。
(十三) 花蓮縣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計畫
1.
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提供誘因,鼓勵農民維護友善生態之農田環境,以維護生物多樣性並提供良好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本年度計畫範圍為吉安、壽豐、豐濱、卓溪與富里5鄉鎮。
(1)辦理說明會5場、友善農業及生態課程5場。
(2)受理民眾申請187件,輔導農民154人營造健康水田生態環境並獲得生態給付獎勵金。
(3)維護良好水田生態環境179.9291公頃。
2.
花蓮臺灣狐蝠棲地保育指南
臺灣狐蝠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的族群數量在200隻以下,其中花蓮市區周邊地區的族群數量估計50隻,且是臺灣本島唯一的穩定族群,亟需投注資源予以保護。
(1)臺灣狐蝠棲地保育教材1份。
(2)臺灣狐蝠棲地溝通平台2場。
(3)樹木修剪人力教育訓練2場。
(4)臺灣狐蝠棲地保育指南1式。
(5)臺灣狐蝠棲地保育指南發表記者會1場。
參、得獎及優良紀錄
1.
111年本縣榮獲行政院環保署「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5種獎項,其項如下
民營事業組-多羅滿海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學校組-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個人組-鍾寶珠
團體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社區組-花蓮縣花蓮市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
2.
111年花蓮市國興里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銀級村里認證。
3. 111年本縣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1年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廚餘回收處理績效評鑑計畫-榮獲第3組優等」。
4.
111年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夜市榮獲111年全台環保夜市評鑑特級。
5.
111年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0年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業務推動績效考評」特優。
6.
111年榮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10年度地方政府海洋環境管理考核計畫」考核特優。
7.
111年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0年度毒性化學物質管理績效考評」優等。
8. 111年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0年度水污染防治評核計畫」優等。
9.
111年本縣玉里鎮啟模里水環境巡守志工隊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0年度特優獎殊榮。
10. 111年本縣花蓮港水環境巡守隊榮獲「111年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最佳人氣獎」殊榮。
11. 111年本縣玉里鎮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
12. 112年榮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11年度地方政府海洋環境管理考核計畫」考核特優。
13. 111年花蓮縣環保局局榮獲111年花蓮縣民防團常年訓練甲組第一名。
14. 111年本縣第1名環境教育繪本-《蟲蟲咬一口》榮獲111年度人氣環境教育繪本投票佳作。
15. 111年榮獲內政部營建署110年度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管理供應系統考評實施計畫縣市II型第一名、推動進步獎。
16. 110年本縣縣193線19K+840~22K+500(南海四街至花蓮大橋段)拓寬工程榮獲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
17. 111年花蓮縣銅門村往慕谷慕魚道路復建工程榮獲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
18. 111年花蓮縣地理資訊整合應用平台榮獲台灣地理資訊年會第18屆金圖獎-智慧國土特別獎。
19. 111年花蓮縣地理資訊整合應用平台榮獲台灣地理資訊年會第18屆金圖獎-應用服務獎。
20. 111年花蓮智慧交通平台榮獲內政部TGOS加值應用獎。
21. 112年花蓮智慧交通控制平台榮獲2023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22. 111年消防局小隊長金皓榮獲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111年搜救有功人員-實際執行搜救任務類獎項。
23. 111年本縣榮獲內政部「111年度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一般性補助款指定辦理辦理施政項目管制考核作業實施計畫」之「充實消防人力推動計畫」考核第二名。
24. 消防局花蓮分隊新建工程榮獲2022年美國謬思設計大獎建築類銀獎。
25. 111年度本縣榮獲勞動部辦理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督促事業單位遵守勞動條件法令業務考核甲等。
26. 111年警勤科技大樓暨綜合大樓新建統包工程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評鑑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
27. 111年本縣榮獲內政部警政署上半年「查捕逃犯評核」特優。
28. 111年本縣榮獲內政部警政署第1季「強化應受尿液採驗人採驗實施計畫」團體成績評核甲等。
29. 111年本縣榮獲內政部警政署第2、3、4季「強化應受尿液採驗人採驗實施計畫」團體成績評核特優。
30. 111年本縣榮獲內政部警政署「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識詐』(宣導教育)執行計畫」第1期評核優等。
31. 111年本縣榮獲上半年各直轄市政府警察局、縣市政府警察局協助推行急難紓困實施方案工作評核,全國第4名。
32. 111年本縣榮獲下半年各直轄市政府警察局、縣市政府警察局協助推行急難紓困實施方案工作評核全國第4名。
33. 111年本縣榮獲各警察機關111年下半年執行靖紀工作評核,局級乙組團體成績優等。
34. 111年榮獲上半年刑案現場指紋送鑑業務評核,丙組第1名。
35. 111年榮獲加強重要節日安全維護工作評核,丙組甲等。
36. 111年榮獲上、下半年外事治安資訊績效評核,丁組第2名。
37. 111年榮獲下半年外事治安諮詢工作績效評核,丙組第1名。
38. 111年榮獲警察機關保護婦幼安全工作評核優等。
39. 111年榮獲下半年警察機關辦理性侵害案件工作執行績效評核甲等。
40. 111年榮獲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一般性補助款指定辦理施政項目-重要路口監視系統控管督考計畫評核,不分組第2名。
41. 111年榮獲進用原住民族績優機關(構)特優獎。
42. 111年榮獲人事資訊考核成績全年月成績均達滿分。
43. 111年榮獲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執行重點工作成效評核。
44. 111年榮獲行政院111年災害防救業務訪評-警察局負責接受內政部警政署、交通部(陸上交通事故)等2項業務評核優等。
45. 111年榮獲財政部評比房屋稅稅籍及使用情形清查作業分組第1名。
46. 111年榮獲地方稅網路申報作業名列稽徵機關分組第3名。
47. 111年榮獲財政部評比地價稅稅籍及使用情形清查作業分組第4名。
48. 111年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榮獲全國原住民族文化館甲等。
49. 111年部落大學榮獲中央全國評鑑為甲等。
50. 111年原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改善工程獲得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勇奪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
51. 111年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工程獲得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勇奪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
52. 111年榮獲法國ISQM認證,共輔導業者取得173張證書,通過家數為全國第一。
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疫苗覆蓋率提高後,民眾的生活逐步回歸正軌,縣府除了持續做好防疫工作之外,也積極推動後疫情復甦措施,期望促興在地經濟、活絡地方產業、增加消費量能、吸引觀光造訪、以及提升區域活動。
「國際智慧城市、觀光友善花蓮」是榛蔚從上任以來不斷邁進的施政願景,花蓮會愈來愈好,今年以「花蓮走向世界、世界走進花蓮」的施政理念,主打將花蓮行銷於國際舞台。縣府團隊將持續改善並以智慧城市的理念持續在不同層面推動各項建設,將花蓮塑造成觀光友善的環境,並透過參與多項國際交流活動,讓花蓮與世界接軌,讓世界看見花蓮的美。
再次感謝張議長、徐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給予榛蔚與縣府團隊的支持與督導。
最後,祝福大會圓滿成功!
敬祝張議長、徐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
幸福健康、萬事如意,謝謝!